研发的过程就是不断填补漏洞的过程,对于硬件工程师来说,遇到的坑数不胜数,两只脚踩都嫌不够,
研发的过程就是不断填补漏洞的过程,对于硬件工程师来说,遇到的坑数不胜数,两只脚踩都嫌不够,甚至加两只手也难以应对。
今天的看海采坑小课堂,我将分享一次在生产线上踩到的坑,这次又涉及到我的同事,我顺便帮他解决了问题。
出差去生产线支持是硬件工程师的常态,一次我出差,解决了自己项目组的问题后,在客户办公室享受短暂的闲暇时光,突然在生产线大群里看到有同事项目组的兄弟在求助借用串口线,好像是串口出现了问题,恰好我手上有一根,于是决定过去看看。
到了现场,看到这位兄弟愁眉苦脸地坐在车间角落的小桌子旁,他们见到我的喜悦更多是因为我手里的串口线,看来线比人重要。
用我手里的串口线替换后,问题依然没有解决,兄弟又恢复了愁容。旁边有一位软件工程师,一脸淡定,我明白他的意思:这不是软件问题,是硬件故障。
我了解了一下情况,原来是产品的modem模块出现了异常,导致机器无法开机。如果要分析modem的问题根源,需要通过串口输出的日志进行分析,但此时串口也出现了异常,无法正常输出日志。首批试产验证的板子100%失败,没有找到问题根源,后续几千片试产板子无法进行SMT贴片,生产线一直被卡住,每耽误一分钟都是真金白银。
难怪这位兄弟愁眉苦脸,我问他是否确定是硬件问题还是软件问题?软件同事先开口:这不是软件问题,相同的软件版本在家里的机器上运行正常。看他一脸自信,我心想别得意太早,笑到最后的还不一定是谁。
当前的主要问题是解决串口异常。
这位兄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硬件工程师,我记得串口线路非常简单,如下图所示,串口TX线路上通常只有一个硬件开关,然后直接连接到type c接口上,这么简单的线路怎么会出问题呢?
兄弟把TX线路上所有的东西都拆了,但UART依然异常,我也感到困惑,交叉验证换了电脑,换了串口线,问题没有任何进展。
你确定线路上所有东西都拆了吗?兄弟对自己的电路非常熟悉,他说能拆的都拆了,甚至连开关也拆掉了,现在UART是从CPU直接连接到type c的,我也很困惑。
不多说,看图说话。
我看了下示波器的UART TX波形,波形有点接近下图,我心里一惊:这充放电有点像有容性负载啊。
软件同事在旁边盯着示波器一脸茫然,我和兄弟交换了一个眼神,一切尽在不言中。
让兄弟在主板上飞线测UART波形,主板测量波形是异常的。
我不相信走线会有这么大的容性负载,一定要找到哪里来的电容,我说拆!TX数据链路如下图,主板到连接器到FPC到type c接口。
拆下主板FPC波形一下就ok,UART日志正常输出,兄弟眼睛一亮,我说继续拆!
组装好后,拆掉小板连接器,波形一下就ok,问题锁定在小板上!
为什么小板会出问题呢?这可是直连啊!
兄弟再次打开图纸,经过十二万分仔细检查,在一个隐秘的角落,看到了一个并联在UART TX上的小电容,兄弟一下炸了!
靠!谁在我这里并联的电容啊!
(哈哈,我心里已经有数了,不动声色劝下了兄弟手里的刀)
拆掉这个电容一切ok,就是这个电容导致的,幸亏开始时我没有怼软件,否则小丑就是我自己。而软件同事此时也不知道转到哪里玩去了。
为什么会并这个电容呢?原来是UART工作时TX会影响EMC,兄弟部门的同事就在这里加了个小电容,那最终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?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和EMC同事都不用纠结,因为UART只在试产时使用,量产时不用,而且硬件上有开关会断开这个通路,皆大欢喜。
硬件的坑很多,前线的坑更多,除了扎实的基础,还需要足够的耐心,要胆大心细,还需要运气。说不准就会踩什么坑呢?
特别多说一句,像这种工作分工界限比较模糊的地带,发生冲突是正常的,我们应该持有包容的心态来对待,说不准下次就轮到我们给他们挖坑呢,而且EMC同事态度也很好,连连抱歉。
看海采坑小课堂,今天就介绍到这里,你都遇到哪些坑呢?
菜鸟下载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,不代表菜鸟下载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
版权投诉请发邮件到 cn486com#outlook.com (把#改成@),我们会尽快处理
Copyright © 2019-2020 菜鸟下载(www.cn486.com).All Reserved | 备案号:湘ICP备2022003375号-1
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,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你的版权,请来信告知,我们将及时下架删除相应资源